第1192 章 于伟正新生怀疑,丁洪涛强词夺理_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92 章 于伟正新生怀疑,丁洪涛强词夺理

第(1/3)页

车轮战就算是酒场上的常见路数,只是今天这车轮战,实属是太过强悍,相当于丁洪涛肚子里还没什么油水,就被惯了一肚子酒。

在迎宾楼门口,伶仃大醉的丁洪涛几乎是被人架着胳膊才塞进了汽车。上车前,他一个踉跄扑到路边的老槐树下,翻江倒海地吐了一地,几个离的近的干部慌忙多开,多数干部都一副大功告成的笑意围观者一把手的窘态。空气中瞬间弥漫开混杂着酒精与菜肴腐馊的难闻气味。迎宾楼训练有素的服务人员反应极快,一人拿着长柄铁铲,从不远处撮来一铲子灰乎乎的煤渣灰,均匀地覆盖在污秽物上,另一人紧随其后,用扫帚迅速将痕迹打扫干净。整套动作麻利无声,仿佛处理过无数次类似场面。

吐过之后,丁洪涛觉得胸腔那股灼烧般的翻涌平息了不少,头脑也似乎清醒了些。他挣脱搀扶,站稳身子,脸上重新挂起那种混合着感动与不舍的神情,与围上来的交通局领导班子成员一一握手,力道很重,摇晃很久。言语间多是“舍不得兄弟们啊”、“感情都在酒里啊”、“交通局永远是我娘家啊”之类的酒话,说到动情处,眼眶竟真的有些泛红。此时的丁洪涛,确有一分离别真情在。他最后倚靠在白色越野轿车的车门上,双手抱拳,带着几分江湖气地对众人道:“青山不改,绿水长流!各位领导、各位兄弟,咱们江湖再见!欢迎随时到东洪县检查指导工作!我丁洪涛必定扫榻相迎!”车子缓缓驶离,留下身后一群神态各异的送行者。

时间来到第二天上午九点。东原市委第一会议室,市委书记于伟正亲自主持召开城市规划工作专题会议。市建委邀请了省建筑设计院的几位专家,为东原市的未来城市发展空间布局进行重新规划和论证。

市建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清文率先进行汇报,他语气恭敬:“尊敬的于书记、张市长,各位市领导:前期,按照于书记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委对全市建筑现状和空间资源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摸底调研。结合我们东原的实际发展需求,我们做了大量基础工作,也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包括市民、企业、以及相关单位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初步形成了东原市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规划方案草案。下面,请省建筑设计院的专家团队汇报整体的设计思路。”

于伟正抬起眼,看了看发言席上那位戴着眼镜、学者模样的专家,又低头在笔记本上记下了他的名字,语气平和地说:“好,请专家谈谈吧。”

那位专家清了清嗓子,展开图纸和材料:“各位领导,我们受市建委委托,承接了东原市空间格局优化调整的课题研究。我院对此高度重视,组建了二十余人的专业团队,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深入调研。我们从东原现有的城市格局、历史沿革、水文地质条件、交通脉络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综合分析。我们认为,东原市委此前提出的新城发展战略方向,是符合城市发展客观规律和主流规划理念的。”

他略微停顿,继续阐述:“东原老城区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功能混杂。市属、区属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与大量民居、棚户区相互交织,形成了大量的混合区域。如果在现有老城区基础上进行大规模改造,成本极高,难度巨大,牵涉面太广。因此,我们的建议与市委之前的思路是一致的,即采取‘老城疏解、新城发力’的策略。老城区以维护和局部更新为主,等待自然迭代;而将主要的发展精力和资源投向新城区建设。”

这个时候,两个年轻的干部打开了光明区城区地图,他走到大型规划图前,用手指点着:“新城的发展方向,我们认为主要应集中在东南、正南和正东三个方向。这几个区域的优势很明显:土地资源相对充裕,发展空间大;地势较为平坦,远离平水河洪涝威胁,有利于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市政管网的铺设;同时,也契合了之前市委市政府已有的一些重点项目的布局,比如规划中的温泉大厦、东投集团总部大厦以及花园酒店等项目,都集中在这一带。这些重大项目就像一个个引擎,已经初步奠定了新城发展的基本骨架和动力方向……”

随后,设计团队的其他几位专家分别从地理环境、产业布局、交通规划、生态系统等专业角度,详细论证了向东、向南以及东南方向发展的可行性和优势。他们的论证逻辑清晰,数据详实,但听起来方案比较中规中矩,似乎更多是在为市委的既定方向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撑。

丁洪涛坐在台下听着,感觉整个汇报虽然系统,但缺乏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意,这些专家更像是在用专业术语包装和细化已有的思路。于伟正听着听着,眉头几不可察地微微蹙起,似乎对这套缺乏独创性和深刻洞察的方案并不十分满意。

几位专家汇报完毕后,市建委主任马清文、光明区区委书记常云超先后发言,均表示原则同意专家组的规划思路,认为方案科学合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于伟正转过头,目光直接看向臧登峰,问道:“登峰同志,你的意见呢?”

臧登峰扶了扶眼镜,语气平稳地回应:“于书记,我认为省院专家团队做的这个规划方案,内容还是比较扎实全面的。大的方向我个人也表示赞同,主要是往东南、正南和正东三个方向进行拓展和建设新城,这与市委市政府之前的决策思路是一致的。”

于伟正听完,轻轻哼了一声,脸上露出一丝不悦,他放下手中的笔,声音不高却带着分量:“刚才臧市长,还有其他几位同志的发言,我都仔细听了。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大家似乎只是在配合市委市政府演一场戏嘛,论证一个早已定好的结论。”

这话让会场气氛瞬间凝重起来,与会人员的脸色都变得有些紧张。

于伟正继续说道:“搞城市规划,尤其是像东原这样有着悠久历史底蕴的城市,首先要读懂这座城市的历史!要把握它的魂!你们深入研究过东原的历史吗?了解它每一次格局变迁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动因吗?”他的目光扫过专家和建委的同志,“我看你们拿出的这个规划方案,套用在任何一个内陆中等城市似乎都可以嘛?只需要替换一下当地的方位、气候、水文数据就行了,缺乏对东原独特性的深刻把握,毫无特色!”

他的语气加重了些:“城市的形态,是经过长期历史演变形成的,是聚合状的?还是带状的?或者是其他形态?到目前为止,我从你们的汇报里,没有听到对东原城市发展根本地理特征和历史脉络的精准提炼!没有搞清楚东原在区域发展史上究竟扮演过什么角色?有什么样的传统优势和潜在特色?反映在规划上,就是建筑形态、空间布局设想千篇一律,看不到属于东原的印记。这恐怕不是省建筑设计院应有的水平吧?”

于伟正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更为锐利:“城市的规划建设,是百年大计,必须要有战略眼光,要能管长远!不能只看眼前三五年。我记得之前钟毅同志力排众议,主持修建高标准的‘两高路’时,我们市委内部也有一些反对声音,认为标准过高,浪费资金。现在再看看呢?那条路是不是很快就饱和了?是不是已经成为连接区域发展的动脉?这说明什么?说明规划必须超前!”

于伟正指着规划图上一条标注为主干道的线条:“你们看看,这条规划中的新城主干道,仅仅按双向四车道来设计?这个眼光太短浅了!按照东原的发展潜力和未来交通需求,主干道是城市的骨架和门面,必须按照双向八车道,甚至十车道的标准来预留和控制土地!必须要有足够的前瞻性!”

于伟正就城市规划的理念、原则、东原的特色挖掘以及必须坚持的超前标准,深入浅出地谈了将近半个小时。讲话既有理论高度,又紧密结合东原实际,充满了辩证思维和战略远见,听得在场的专家和干部们纷纷低下头,不少人脸上露出惭愧和深思的表情,显然意识到自己提交的方案确实有些应付事务了。

最后,于伟正目光再次落到臧登峰身上,语气沉缓却带着批评的意味:“登峰同志啊,作为分管城建工作的副市长,不能只满足于当个‘二传手’,把下面报上来的方案直接端到我和市长的面前。你自己首先要深入研究,严格把关,要拿出有分量、有见地、真正符合东原长远发展的规划方案来。否则,我们坐在这里开会,就是在浪费大家的时间,浪费宝贵的行政资源。”

臧登峰面颊微微发热,连忙点头:“于书记批评得对,我们一定深刻反思,重新深入研究。”

于伟正缓和了一下语气,转向张庆合:“庆合同志,你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

张庆合市长点点头,开口道:“于书记刚才的讲话,非常重要,可谓高屋建瓴,切中要害,为我们下一步的城市规划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家一定要认真领会于书记的讲话精神,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hulou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