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工业_家祖左宗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3章:工业

第(3/3)页

域广阔、储量丰富的中美两国相比。

  石油工业则是美国独领风骚,一国产能达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二,这还没算上美国掌控的海外石油资源,如果算上,四分之三也不是什么难事,1.7亿吨的产能相当于11个俄国,36个中国,亦或者4个伊拉克石油公司,但美国本就在其中掌握着19%的股权。

  同样毫无悬念的还有汽车工业,美国以超过435万辆的庞大产能位居第一,中英德法意俄加在一块也还没到美国人的五分之一,而中国的产能则刚好卡在六国的平均数上。

  而作为化学工业基础的三酸两碱,也基本是美国领先,除了在碱方面,中国掌握联合制碱法取得了优势,而基于此的各种联合氨碱法的运用也让中国的化肥工业十分发达。

  还有与军事工业息息相关,而又不太受关注的人造纤维——可以生产火药、药物,也可以织入面料,但并非是后世常说的化学合成纤维——中国在这方面的产能最高,达到了30万吨,美国则以17.5万吨的产量居第二,德国14万吨,英法意俄加起来刚刚超过美国。

  单纯从经济角度来说,中德两国都还有发展空间,但实际中却有着大量的问题。

  德国的主要问题自然是面临着列强的封锁制裁,工业发展,甚至说维持现有工业规模都很困难,重工业方面自然不必多说,轻工业的很多原材料也不是德国所能自产的。

  而中国的问题则要复杂的多,有社会本身的问题,革命不彻底,走的必然要慢一点,取上限或取下线的问题值得讨论,但当下是没有选择的,救国优于兴国,而这两者在甲午战争前的时代背景下是无法统一的。

  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选择只能留给后人,两者的区别只是代价和可能性的大小。

  也有发展时间的问题,中国真正迈向工业社会的第一步,即便向前推,也只能推到中俄战争,对于这个国家来说,其意义远胜甲午,因为这场战争极大的促进了近代民族意识的成熟,也完善了近代国家组织、金融体系和军队的建设。

  当然,甲午胜利是做出这份选择的前提。

  而这前后也才33年,对比其他国家,英国从1805年开始算是132年,法国从第二帝国开始算是85年,美国从南北战争开始算是72年,德国即便从普法战争开始算也有66年,更何况这些国家身上的包袱本就比中国要轻的多。

  积累是需要时间的,1900年的美国是没有底气在英国面前称老大的,底蕴不够,大而不强。

  “强”这个概念既在行业之间,也在行业中间,就比如说本国,即便划到比较大的类别,明显的弱势行业依然很多,汽车、飞机、发动机、精密机械等等。

  但真正来说,本国最大的短板还是机床的生产,不仅仅是产量比较低,质量也低。

  虽然不至于跟同时期的日本坐一桌,毕竟日本尚不能搞定机床的标准化生产,中高端机床更是两眼一摸瞎,但与苏联相比倒还是有些可比性。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hulou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