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8章:末日武器
第(1/3)页
战争是经济与政治的写照,世界走到这一步,大萧条“功不可没”。
法国左翼强大,虽然经济疲软,极右翼却依然迟迟无法夺权,免去了饮鸩止渴的悲剧,可也因为缺少足够有魄力的领导人和高效的政府,而在经济萧条中苦苦煎熬,时至今日,1938年的法国还没有在经济问题的治理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英国组织国民内阁,又捆绑英帝国各自治领与贸易伙伴分摊自己的压力,最终幸免遇难,小病时不时复发,但不至于危及生命。
俄意两国虽然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但在撬动世界这一壮举面前,似乎还是差了些的,至少,得有人配合他们,无论是主动出击,还是被动防御,有互动才有混乱。
至于身在风暴最中心的德国,他们基于GC主义和计划经济,有效的调控了生产与消费,同时又因列强的封锁,从而避免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惊涛骇浪,为自己的工业复兴铺平了道路。
但危险显然不在这里,列强的封锁足以说明危机从未解除,且种类繁多。
德国的思想也对德国的发展路线有着重大的影响,“燃烧自己,拯救世界”,这一口号是热血的,但是与苏联一样,本国人民的福祉并不排在第一位。
团结无产者,团结劳苦大众是世界上最困难的事情之一,也许仅次于建设新世界,它比打倒资本家还要困难。
但在这个时代,却也是最容易做到的,英国贫民窟里每天工作11个小时的工人,美国成千上万的失业工人,广大殖民地的农民与奴隶,压迫的来源不同,但痛苦却可以感同身受,人心最容易聚集到一起的时候也恰恰是此时。
要么一场战争燃烧旧世界,挥拳出去,打出一个长久斗争的基本盘来,能够真正做到与资本主义世界分庭抗礼;
要么放弃军备竞赛,维持基本的国防力量,其余力气保障本国民生福祉,依靠列强之间的重重矛盾发展自己,规避主要矛盾,放逐自己,也可以过得很好。
在如今的生产力背景下,民众的优渥生活与威压全球的武力不可能长时间同时存在于德国和联合体如今这么大点的土地上。
这显然是一道不得不做的选择题。
而在欧洲这个暴风眼之外的各国,也不能说完全没有问题。
中国同样受到了大萧条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地大人多的国家,这样的国家有着明确的特点,国家的资源总量极大,如果国内能够拥有最基本的团结,国际地位也不会低,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这样的国家的国民生活水平并不能算是很高,人均占有的资源较少。
相对来说,生产能力更弱的中国生产过剩的问题更为严重,而应对这样的问题就更考验国家的组织能力,国家对于经济的主动调控对于填补由庞大疆域和巨量人口在20世纪初的生产力基础上所发展出来的商业所不能弥补的必然漏洞有着绝对的必要性。
最主要的两个问题,大萧条为什么不乱和大萧条如何解决。
自古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hulou8.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