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重装矛头_家祖左宗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42章:重装矛头

第(2/3)页

,万一美国人从哪里搞来了厉害的坦克,也不至于毫无还手之力。

  除了强化了装甲外,庚型换用了最新式的液冷柴油机,使其在重量提升的同时维持较好的机动性能。

  而坦克炮则是这一次修改的核心,通过对欧陆战况情报的收集,国防军获悉德国的新式坦克拥有非常优秀的防护能力,火炮也非常强大,因此国防军加快了新式坦克炮的研发工作。

  最终,在今年七月,汉阳兵工厂研发的42倍径75mm坦克炮得以通过,该炮初速750m/s,1000米距离侵彻深度105mm装甲。

  这门炮本身对抗T34肯定是吃力的,尤其是德国技术加持的T34,很有可能是三十吨样车,如果是这样的话,它自己恐怕也不能稳定击穿自己,但国防军的敌人是美国人,打打谢尔曼没啥问题。

  39式轻型坦克的出现就要简单多了,尽管二战的时候轻型坦克已经趋于消亡,但太平洋地区以及本国的特殊环境,轻型坦克仍有些用处。

  39式轻型坦克就像是一辆小号的37式坦克,全重15吨,装有一门35倍径75mm坦克炮,除了不能当主力,别的都能干。

  第七师的装甲团共装备162辆中型坦克和34辆轻型坦克,而第八师的装甲营则辖有32辆中型坦克和17辆轻型坦克。

  除了坦克,一些装备也被填到了其中,国防军早年间研发的轮式突击炮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法国潘哈德178装甲车的影响,并且应用了法国人所设想的辅助钢轮。

  无论是国防军的实验,还是法国人后续研发的潘哈德201装甲车,都证明辅助钢轮的效果是相当不错的。

  然而,这种“伪六/八轮车”的实际表现还是不如正儿八经的八轮车的,如果想要满足装甲的需求,那么就只能研究更大重量的八轮突击炮或履带突击炮。

  抛开当时代的特殊需求的话,中国应该学苏联,搞大八轮,物美价廉,这样才能满足大陆军机械化的需求。

  但如今的战争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太平洋战场是少量精锐部队的碰撞,那么履带式突击炮显然就是更好的选择了。

  然而,相比于新设计,直接取用坦克底盘显然更为便捷,更易推广,10吨上下的33式轻型坦克生产数量众多,开战后又陆续生产了四千辆,然而实战消耗却不多,至今还留有七千多辆。

  显然,这些坦克底盘显然不能浪费了,前线官兵不满意其孱弱的37mm坦克炮,首先对其做出了改造。

  其实,此前也有先例,比如国防军用的比较多的前线支援火力——160mm重迫击炮在很早之前就被放了上去,被命名为“33160型自行迫击炮”,威力巨大,机动灵活,操作简单,广受好评,但实际上各师中并没有既定的编制,很多时候临上场配上去的。

  而前线官兵对其做出的改造,最初是来自于对37式轮式突击炮的不满意,七五小姐固然很好,但还是不够劲,把105mm步兵炮放上去才够劲!

  最终,这种设计也就获得了认可,后方兵工厂对上层进行了重新设计,将105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hulou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