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80章 于伟正谋划经济,林秘书走马上任_媳妇邓晓阳我叫李朝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 1180章 于伟正谋划经济,林秘书走马上任

第(1/3)页

早上到了办公室,签完韩俊送来的几份急件,看着他轻手轻脚地退出去带上门,办公室里恢复了安静。窗外,东洪县城清晨特有的喧嚣透过窗户缝隙隐约传来,带着几分市井的烟火气。刚端起茶杯抿了一口,门外便响起了敲门声。

“请进。”我放下茶杯。

门开了,县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彭凯歌、主任周炳乾和副主任齐晓婷鱼贯而入。彭凯歌走在前面,脸上带着惯有的沉稳笑容,周炳乾紧随其后,手里拿着厚厚的文件夹,齐晓婷则抱着几卷图纸。

“县长,打扰您了。”彭凯歌声音洪亮,带着基层干部特有的中气,“来给您汇报一下园区一季度企业建设和项目推进情况。”

“坐,坐下说。”我指了指沙发,自己也从办公桌后起身,走到会客区坐下。

三人落座后,彭凯歌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切入主题:“县长,一季度园区总体进展还算顺利。坤豪农资的新厂房主体已经完成二分之一;环美集团的那个人发制品项目,厂房地基已经打好;县石油生产公司的土地平整和基础施工也完成了大半……”他语速不快,条理清晰,将几个重点项目的进度、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措施都做了简要汇报。

我听着,不时点头。东洪底子薄,工业园区的每一步发展都凝聚着大家的心血。等彭凯歌说完,我问道:“凯歌同志,洗衣粉厂的土地预留工作做得怎么样了?我记得上次开会,李剑锋那边很关注这个事。”

彭凯歌立刻回答:“县长,我们按照上次会议的精神,已经和马军主任那边进行了初步对接。马主任的意思是,他们项目正在走土地、工商和建设方面的各项审批手续,考虑到项目规模和未来发展需要,他们希望先按50亩土地的规模进行预留。我们园区这边已经协调规划、国土部门,在规划图上划定了区域,相关手续也在同步跟进。”

“嗯,50亩的预留,要确保手续合规,红线清晰,不能留下后遗症。”我叮嘱道,“马军同志是老同志,经验丰富,你们多沟通,多服务,争取项目早日落地投产。”

“是,县长,我们一定落实好。”彭凯歌应道。

接着,周炳乾补充汇报了园区“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场地平整)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当提到园区道路建设时,彭凯歌脸上露出一丝期待:“县长,上次市交通局丁洪涛局长来园区视察时,对我们园区主干道的升级改造很关心,当时口头表示会给予一定的补贴支持。您看……我们是不是再跟市局那边对接一下,争取把补贴政策落到实处?园区资金压力确实不小。”

我沉吟了一下。丁洪涛上次来,更多是走马观花式的调研,口头承诺的水分有多大,我心里有数。市交通局的钱袋子捂得紧,盯着的人也多。我说道:“凯歌书记啊,三通一平是工业园区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我们县里自己的事。市交通局主管的是国省干线公路,资金投向有严格规定。我们不能把希望都寄托在市里的补贴上,还是要立足自身,自力更生。”

我看了一眼彭凯歌和周炳乾,继续说道:“这样吧,你们园区管委会和县交通局再深入对接一次,把园区内部道路网络规划和建设需求,纳入全县交通建设的整体盘子通盘考虑。在县里有限的交通建设资金里,优先保障工业园区的道路畅通。至于市局那边,有机会我会再提,但你们不能等、不能靠,先把眼前的路修好、修通,让企业进得来、产品运得出,这才是硬道理。”

彭凯歌和周炳乾对视一眼,都明白了我的意思,点头应道:“明白了,县长。我们回去就找交通局商量,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这时,我转向一直安静听着的齐晓婷:“晓婷同志,自来水工程进展怎么样?这可是关系到企业生产和员工生活的大事。”

齐晓婷立刻坐直身体,声音清脆利落:“县长,自来水管网工程开春后就全面加速了。我们协调了城关镇的群众,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目前主管网沟槽开挖已经完成百分之九十以上,进度符合预期。昨天我还和东投集团派驻水厂项目的负责人碰了头,他们那边正在加紧采购输水管道。东投集团对水厂建设是全力支持的,但整个工程量大,从水库建设到调试通水,预计还需要到明年下半年。”

她翻看了下手中的资料继续说道:“考虑到企业入驻和生产的迫切需求,我们想了个‘土办法’。县里不是有几家小型自来水厂吗?虽然规模小,设备老旧,供水能力有限,水质也只是简单处理的地下水,但眼下能解燃眉之急。我们计划先跟这几家小水厂协调,请他们铺设临时管道,把水引到园区边缘,再由园区内部管网接进来,实现临时供水。等东原水厂的水通了,我们再切换水源,把临时管道接到县水厂那边去过渡一下。这样算下来,园区通自来水的时间,能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左右。”

周炳乾补充道:“是啊县长,晓婷主任这个办法,虽然有点‘曲线救国’,但很实用。提前一年通水,就能早一年解决企业的用水难题,对招商引资和留住企业太重要了。”

我仔细听着,对齐晓婷的灵活思路和周炳乾的务实态度很是认可:“嗯,这个思路很好!办法总比困难多嘛。你们动了脑筋,措施也很到位。县里那几家小水厂的情况我了解,确实都是靠老水塔抽地下水,没什么净化能力,但应急是没问题的。你们抓紧去谈,把工作做细,既要保证园区用水,也要确保供水安全和水价合理。这件事,我完全支持!”

又详细询问了几个细节后,我充分肯定了工业园区一季度的工作成绩,鼓励道:“今天你们班子都来了,这很好啊,下一步啊,工业开发区是有大作为的,我估计市委的重点也会逐步转移到工业经济上来,到时候我们再去争取市里的资金和项目,就简单很多,你们呢要再接再厉,抓住当前政策机遇期,把园区打造成东洪经济发展的龙头啊。

送走彭凯歌三人,办公室又陆续接待了几位前来汇报工作的部门负责人。处理完手头积压的事务,时间已近中午。我拿起桌上的红色电话机,拨通了晓阳在市政府办公室的电话。

“晓阳,是我。”电话接通后,我直接说道,“最近听广播,注意到伟正书记在几次调研讲话里,反复提到了‘农业机械化、工业规模化、商贸市场化’这‘三化’,还有‘国家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区域性工业基地和商贸物流集散基地’这‘三大基地’的构想。我感觉这可能是市委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方向。你帮我收集一下伟正书记近期关于这方面的完整讲话稿和相关报道材料,越详细越好。”

电话那头,晓阳的声音带着一丝疑惑:“三傻子,你怎么突然关心起这个来了?收集材料没问题,市委办这边都有存档,我整理一下晚上给你。不过,你搜集这些干什么?想紧跟领导步伐啊?”

我笑了笑,解释道:“不是紧跟,是预判。伟正书记到任后,先抓‘三学’统一思想,整肃作风。现在活动进入深化阶段,他频繁调研企业,又在不同场合强调‘三化’和‘三大基地’,我看这绝不是偶然。我估计,‘三学’活动告一段落后,市委的工作重心很可能会转向经济建设,特别是围绕这‘三化’和‘三大基地’展开布局。东洪是农业大县,又是贫困县,如果能提前吃透精神,对东洪的发展至关重要。”

晓阳在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显然在思考我的话,然后说道:“嗯,你分析得有道理。伟正书记最近确实把很大精力放在经济工作上,尤其是工业项目。行,我明白了,材料我尽快整理好给你送过去。不过,”她话锋一转,带着调侃,“想争取项目资金,光看材料可不够。你得跑啊!省农业厅、省交通厅,这些‘财神爷’的门槛,你得去踏一踏。”

“是啊,”我叹了口气,“跑部钱进,老传统了。我打算过两天就去趟省城。先给二哥打个电话探探路,看看能不能约到相关厅局的领导吃个饭。”

晓阳提醒道:“光找二哥作用有限,他主要在政法系统。要项目,还得找咱爸或者二嫂。说话分量不一样。实在不行,再请二嫂出面协调。”

“知道了。”我笑道,“项目要分大小,小项目找咱爸和二嫂或许能解决,真正的大项目,还得看省里的规划和盘子。先摸摸情况再说吧。”

接下来的几天,东原市的新闻广播里,“三学”活动的报道依然占据重要位置,但关于“农业机械化”、“工业规模化”、“商贸市场化”以及“三大基地”建设的提法明显增多,频率也越来越高。于伟正书记的足迹遍布光明区的企业、平安县的高粱红酒厂、曹河县陷入困境的酒厂、临平县的煤电厂建设……他的每一次公开讲话,都或多或少地围绕着这些关键词展开。我让韩俊每天把相关报道剪辑整理好送给我,仔细研读,越发确信自己的判断。

有了这么判断之后,我知道要抓紧县里的大项目,4月21号。我带着县水利局局长韩冰,驱车前往平水河水库建设工地视察。车子驶离县城,道路变得颠簸起来。远远望去,水库工地上已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hulou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