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93章 丁洪涛淡定应对,迎宾楼必须关停
第(3/3)页
技术工艺层面的问题,今天我们先不深入讨论。今天这个会,主要是听你们谈合作中还存在哪些体制机制上的障碍,有哪些需要市委、市政府层面来协调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孙友福坦言道:“书记啊,大家还是对利润的分配方案上,没有完全达成一致意见。分歧还比较大,这个和我们意向性协议有些出入……”
于伟正听到大家还在纠结利润分配的问题,脸色不悦,待几人发言之后,于伟正的语气变得凝重起来:“没想到啊,到现在你们几家还在各打各的算盘,这样吧,我补充几点意见吧。首先,现在曹河酒厂职工情绪初步稳定下来了,但要想保持长期稳定,关键是要有活干、有收入、有盼头。但这个收入,绝不能再搞过去‘大锅饭’、‘铁工资’那一套了!所以,你们刚才争论的利润分成比例、管理权分配,在我看来,都是你们县级层面、企业之间完全可以协商解决的微观问题,没必要拿到我和瑞凤同志面前来讨说法。”
于伟正伸出一根手指,轻轻叩击着桌面,:“同志们啊,我们搞改革,到底要改什么?方向是什么?作为一个地方的党政主要领导,如果眼光只盯着三瓜两枣的利益分配,在细枝末节上斤斤计较,那说明我们对‘三学’活动精神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学用结合、推动实践还有差距!改革,核心就是要破‘三铁’!要打破职工的‘铁饭碗’,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建立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要打破分配的‘铁工资’,全面推行绩效工资制,将个人收入与企业效益、个人贡献紧密挂钩,充分调动积极性;要打破干部的‘铁交椅’,打破管理人员的终身制,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这才是根本!”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第二点,为什么之前曹河县一度倾向于把企业完全推向市场、一放了之?本质上是想规避责任、甩掉包袱。一个有上千名职工的国有企业,简单地推向市场任其自生自灭,职工群众能不闹事吗?换做我是职工,我也要闹!改革不是甩包袱,不能一放了之。改革要有步骤、讲方法、遵循客观规律。步子迈得太大、太急,容易摔跤。我们推行破‘三铁’,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挽救和搞活我们的国有企业,是为了让它们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这是救企业,也是保就业、保稳定、促发展。”
于伟正的语调愈发深沉,带着一种历史的纵深感:“第三点,大家要通过曹河酒厂的改革,为全局积累经验、探索路子。我了解过,曹河县国有企业的债务问题非常复杂,三角债、连环债的总规模估计不下一个亿。这些债务千丝万缕,很多都直接或间接与曹河酒厂有关联。大家想过没有,曹河酒厂这根支柱如果彻底倒了,破产清算了,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导致曹河县整个国有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引发系统性风险。所以说,抓曹河的国企改革,关键要抓曹河酒厂;稳住曹河酒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稳住曹河县的国企大盘子。曹河酒厂不能倒,必须通过改革走出困境,实现自救和发展。只有曹河酒厂活下来了,发展好了,曹河县的其他国有企业才有更多重组盘活、转型升级的机会和空间。”
说完这话,于伟正书记瞥了一眼旁边的郑红旗和孙友福。
“说句实在话,从长远看,部分缺乏竞争力的国有企业走向关停并转,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避免。但我们现在的努力,就是要想方设法给企业争取机会、给职工争取出路、给地方争取时间。所以市里才下决心拿出五百万资金注入曹河酒厂,目的就是要先稳住阵脚,保住这个重要的平台和载体,为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曹河县是东原市国有企业最集中、规模最大的县,曹河的国企如果出大问题,必然会影响全市的稳定和发展大局。因此,同志们看待曹河酒厂的改革问题,绝不能仅仅算经济账,更要学会算政治账、大局账、长远账!”
于伟正书记不愧是长期在组织战线工作,又担任过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的领导,看问题深刻透彻,站位高、思虑远。他的这番话,不仅郑红旗、孙友福、胡晓云听进去了,连旁边的王瑞凤和臧登峰也频频点头,认真在本子上记录着。
于伟正最后总结道:“所以,平安县、曹河县,还有东投集团的同志们,要跳出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不要在小利益、小算盘上斤斤计较,要站在全局高度,深刻认识到抓好曹河酒厂改革的重大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这项改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红旗同志,我给你交个底,如果曹河酒厂改革失败了,不仅曹河县会背上更沉重的历史包袱和债务负担,恐怕你的日子也不会好过,甚至可能拖累全市的发展步伐。希望大家真正重视起来,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加快推进力度!”
他环视一周,语气略显严肃:“这是我第二次来曹河酒厂了。说实话,我对你们目前的谈判进展和合作深度不太满意。你们提出的有些思路和方案,我也不完全认同。希望你们会后认真领会市委的意图和精神,本着求大同、存小异的原则,加快磋商节奏,尽快拿出一个符合实际、操作性强的改革方案来。贾彬同志之前拿出来的方案就很好,为什么不执行?不能签了个意向协议就放在那里,或者仅仅为了上个报纸、作为‘三学’活动的所谓成果来应付了事。如果我们的干部就是这种工作作风和水平,市委是要考虑调整人的。”
接着,他的目光转向王瑞凤、臧登峰和郑红旗:“瑞凤同志,登峰同志,红旗同志,你们三位是市政府的领导成员,分管经济工作,应该有足够的魄力和能力来协调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工作落实。不能什么事都等我和庆合同志来拍板。要主动担当作为!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志都要认真反思一下,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或者是方法问题?”
于伟正讲完,会议室里一片寂静,气氛凝重。王瑞凤虽然被点了名,但也是觉得于伟正的话确实切中要害,很有道理。她带着诚恳的检讨语气说道:“于书记,您批评得对!这项工作,受庆合市长委托,目前是由我在总牵头协调。说实在的,今天听了您这番话,我感到很惭愧。之前我们的很多工作,确实更多的是站在各自部门、各自县区的角度来考虑和推动,站位不够高,视野不够宽,对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请您和市委放心,下来后我们一定深刻领会您的指示精神,加强协调,加快进度,争取尽快形成一个成熟的、三方都能接受的改革方案,扎实推进曹河酒厂的改革重生工作。”
于伟正脸色稍霁,敲了敲桌子强调道:“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打表推进!”
当晚,于伟正在曹河县招待所简单用了晚餐,并决定在曹河住一晚。饭后,初夏的晚风带着些许凉意,于伟正在郑红旗、梁满仓等干部的陪同下,到曹河县城的大街上走了走。看到县城中心居然还有一个颇具规模的夜市,灯火通明,人流不少,于伟正的兴致高了些。郑红旗在一旁介绍道:“书记,曹河县的经济底子和商贸基础还是有一些的,三化三基建设我们还是争取走在前面。”
于伟正点头道:“红旗啊,市委对曹河的发展是寄予厚望的。基础好,就更要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发展不等人,改革更不能拖啊。”
第二天一早,郑红旗和梁满仓等人早早等候在招待所小餐厅。于伟正、王瑞凤、臧登峰等人一起用了早餐后,便乘车返回市里。
在返回市里的中巴车上,于伟正又和王瑞凤、臧登峰谈了一些关于国企改革和区县经济发展的思路,但他心里始终还惦记着丁洪涛那件事的处理情况。
到了市委大院,于伟正先回到办公室,随即让秘书林雪请市纪委书记林华西过来一趟。
林华西很快来到书记办公室,将纪委对丁洪涛同志相关问题的初步核查情况做了汇报,重点说明了经查,迎宾楼的那顿饭确系丁洪涛个人出资,未发现使用公款报销的证据。
于伟正听完,沉默片刻,缓缓说道:“华西啊,查不出问题?有时候,查不出问题本身可能就是最大的问题。一个酒店,一顿饭能吃掉两千块钱?这在咱们东原,一个普通干部一年的工资啊!这正常吗?合理吗?我说过,迎宾楼开在市委大院门口,规格越来越高,消费越来越贵,已经成了藏污纳垢、滋生腐败、拉拢腐蚀干部的场所了!此风绝不可长!党的风气,往往就是从这些吃喝享乐之风开始败坏的!我的意见,迎宾楼必须进行整顿,必须马上关停!”
林华西面露难色,谨慎地回应道:“书记,从经营手续和目前调查的情况看,迎宾楼本身是合法注册的企业,我们直接要求其关停,恐怕……”
于伟正打断他,语气坚决:“合法?合法也要合情合理!要符合我们东原的实际!更要符合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党的优良传统!再者说,它真的完全合法吗?偷税漏税问题有没有?我不是反对东原有高档一些的酒楼,经济发展了,适当有一些消费场所也正常。但我反对的是迎宾楼这种开在市委市政府眼皮子底下,专门搞的就是公款吃喝和腐蚀领导干部,搞豪华宴请、铺张浪费的风气!晚上的时候,我在家属院都能听到那边领导干部喝酒吹牛批的声音!看看我们的干部,还像他妈什么样子!群众看到怎么想,必须马上关停,没有商量。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hulou8.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