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准备中_家祖左宗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0章:准备中

第(2/3)页

海军就几艘小艇,自打前几年内乱,海军主力已经跑去广岛了。”

  “空军的话,小鬼子实在是不重视,算上教练机,也就一百来架飞机吧,都很老旧。”

  “战车的话,倒是有一些杂七杂八的型号,比如英国人的维克斯两栖坦克和六吨坦克。”

  众人左右分析一番,觉得确实没啥难度,接着便回各部组织战前动员去了。

  本位面这场战斗基本就是帝国主义战争,国人对于日本人全无另一个未免那种同胞伤痛的切身体会和血海深仇,所以个人表现上更多取决于个人的经历和认知。

  主流态度基本就是三类,一是满不在乎、无所谓,二是觉得活该、理所应当,三是同情惋惜。

  无所谓自然没啥好说的,很正常的态度;

  理所应当自然就是对日本甲午时的行动不满,认为这是以下犯上,乱臣贼子自然要惩罚一番;

  同情惋惜则更多的是站在国际主义、人道主义或者泛亚主义的角度来看待的,前者没啥好说的,后者则有些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意思,倭国不跟我堂堂中华站在一起抵抗西方列强的入侵,弘扬华夏天威,居然还阻挠我们的“解放”,实在是不像话,不争气。

  总的来说,人道主义的思想很难独立存在,大多处于某种思想的附庸地位,作为一个正常的国家,又没有经受过军国主义的洗脑,也没有亲手杀过人,大部分人的情感还是比较朴素的,至少虐待俘虏、杀害平民这种事情在主观上是很排斥的。

  这点对于军队来说又不重要,你在战场上执行好任务即可。

  因此基本的动员是要让士兵们至少明确了己方平定日本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对于一支军队来说,维持士气的最低要求就是避免让官兵感到迷茫——当士兵们扪心自问为何而战时,知道流血牺牲是和自己的利益有关联的。

  这个“有关联”是一个关键变量。

  什么报效国家,什么帝国兴废,这些东西本身对于士兵来说影响是很小的,这一般需要一定的觉悟。

  反之,越接近普通人的生活,效果就越普适,比如什么夺取资源产地,从而降低国内物价,这与家眷们的生活有直接影响,更容易引起普通人的注意,对于大部分军队来说也更容易宣传到。

  前者是很考验军队,尤其是陆军发展的一个东西,陆军也是一个易学难精的东西,近代民族主义的兴起为陆军发展提供了相当的便利,其中一个重要的便是将家与国结合到了一起,而这一点对于中国来说并不陌生。

  十二月四号,组成第三军的三师两旅也陆续抵达了徐州,就地整编,与此同时,第二军的将领主官们也坐飞机从汉城飞到了徐州,接着坐火车前往驻地。

  次日早晨,两军各师旅主官来到东征第一兵团总司令处开战前会议。

  第一兵团总司令刘载戢是一个神采奕奕的中年人,年仅四十六岁,便挂了少将军衔,不仅是能力出众,更是时运有加。

  国防军在军衔授予方面显得比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hulou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