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9章:最高机密、计算机
第(2/3)页
算得出了一个不可能的数据,你们会不会很失望?”
“不会,从哲学角度出发,这类事件有其必然性。”
“有其必然性啊……嗯,开弓没有回头箭……”
目送着左念微坐上汽车,带着实验数据离开,周启午扶了扶眼镜。
原子弹已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项目了,但左念微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自己一个七十多岁的人了,啥时候都有可能噶了,因此对于这样的大事格外的上心。
原子弹、氢弹、导弹,后世人可以轻松把握其中的脉络,但对于原子弹尚未开始验证结构理论的1938年,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
在这种庞大的世纪工程面前,从〇到一的难度是不可想象的,美国也好,苏联也罢,他们的三个项目之间的关联性都不够高,甚至没啥关联,这也就意味着工程之间有相当的浪费,时间上的,也是物质上的。
做这种系统的战略规划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由此更可窥见他以及钱老等科学家的伟大之处。
但这件事到左念微手上就要容易的多了,站在后世的角度提纲挈领的解决问题无疑会更加全面合理。
当然,这些工作都要交给科学家来解决,因此左念微特别点了一批人,都是与后世核武器密切相关的人物,钱老、吴健雄等等,他们此时基本都在攻读学位,还有一批人才刚上本科,乃至于预科,但未来的时间还很长,足够他们发挥。
这些人有不少都在国外,因此左念微给他们定下了日期,这些事情他们本人自然是不知道,事实上,目前除了左念微、石子任和总统特务处的几人外,其他人均不知悉该计划,自然也没有特工去关注他们,尽可能的降低某些部门对他们的关注。
享有同样待遇的还有左念微授权在美国建立的两家专门埋伏曼哈顿计划的公司,也都是单线联系,稳定运行十多年,起起落落,其中一家公司甚至在大萧条期间专门模拟了一次破产,绝无可能被察觉。
历史上的曼哈顿计划有着极高的保密程度,即便是身为副总统的杜鲁门也是在接任总统大位后才直到还有这么一个计划,当然,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杜鲁门的问题。
事实上,左念微不怕美国人,反倒是担心德国人,如今这个时代,知识分子大多有左翼倾向,而且相比于俄国,德国显然更有好感,搞不好什么时候德国人就获悉曼哈顿计划和自家的核武进度了,再加上德国的底子好,起步晚,却未必真的晚,不过,美国的进度大概率是不如原时空快了。
剩下则是本国现有的一众科学家,华罗庚、王淦昌等等,他们已经成名,自然不需要左念微特别指示,但这些人的动作也更容易被观察到,对于保密来说,显然是一个挑战。
如今可行性运算结果已经出来了,一些物理学家将会开始原子弹的基本理论论证工作,然后是物理学系统模型和工程的建设,再然后才是实质性工程,依照目前的进度,大概能在明年六到七月完成论证和物理模型的建设。
当然,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hulou8.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