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东方直布罗陀覆灭记:行军中的…_家祖左宗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9章:东方直布罗陀覆灭记:行军中的…

第(2/3)页

途的村镇,当地的殖民地百姓倒是很清楚英军的窘迫,他们能看到丢盔弃甲的英军落荒而逃,如同叫花子一样的造型惹人发笑。

  当地人在嘲笑之余,也在想象着打败他们的军队会是什么样子,他们自动将之套入战争前的英军,一身卡其色军装,穿着,蹬着皮鞋,戴着带遮阳帘的圆形帆布帽。

  然而,最终的造型不能说接近,只能说相去甚远......

  2月份的马来亚气温已经相当高了,白昼平均温度都在30度以上,又热又潮,蚊虫肆虐,道路也非常差。

  相比于东线已经摩托化的机动步兵,作为骡马帝国的第二军不仅一路风尘仆仆,时不时的还要往山沟沟里钻,那造型可就是非常的糟糕了。

  刚从山里跳出来的国防军士兵一个个胡子拉碴,头发要么被泥土打灰,凝成一块一块的灰黑色的斑点,要么就是油光发亮,随手抹一把都能炒菜了。

  浑身上下也是大片大片的灰尘,灰绿色的军装也烂成了布条,搭上泥土,全都是灰扑扑的。

  而少数军装还算完好的官兵的造型也与英军军装相去甚远。

  国防军最大的特色是他们装具,这款结合了后世著名的两大装具系统——中国56式胸挂和美国M1956式装具系统优点,这套承载系统是左念微在参观装备自动步枪的部队时想起来的,简单实用,非常先进。

  相比于零散的二战装具系统,39式单兵装具系统的上主体部分与56胸挂几乎一模一样,六边形的大帆布基底上,整合了三个三十发弹匣大包和四个杂物小包,在运动中可以充分贴合身体,重心分布更为均匀,能够有效减少体力消耗。

  此外也有为冲锋枪准备的版本,主要是改了弹匣包,单包收窄,改为五联装。

  而胸挂和腰带又连为一体,并在上面仿照美国的M1956系统设置了多个金属卡扣,可以实现腰配件的模块化装载,比如水壶、工兵铲、背包、睡袋等等,非常方便。

  在这一套系统的加持下,远距离行军时,国防军士兵可以多携带15%~20%的物资,反应上也更为迅速。

  但在马来亚湿热的环境重,帆布容易腐烂,因此并不是所有人都携带它们的,只有持冲锋枪的士兵才穿,更多的人还是挂着牛皮带。

  军装样式上也有些不同,进攻马来亚的部队穿的都是热带制服,最直观的不同就是领子,不是严肃的封立领,而是更便于散热的小翻领衬衫式外套,里面的一件卡其色衬衫,宽松的长袖可以卷起来,下身也不是短裤,而是长裤,鞋子也不是不实用的皮鞋,而是帆布短靴。

  其次,军装布料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不同于凑合就行的英军选择了卡其布,国防军选择更昂贵的棉混纺粘胶纤维的人字纹布料,当然,由于中国的人工纤维(非石油化合纤维)产量远大于英国,造价也没有太高,但由于这种布料易损耗,大战中的花费确实要高许多。

  相比于美军的棉质人字纹布料,混纺人纹布料耐磨性上有所不如,但透气性上更甚一筹。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hulou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