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澳洲方面军_家祖左宗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95章:澳洲方面军

第(2/3)页

战斗可以活动的区间较少,无论是正面的海陆空联合作战(青春版),还是走小路绕后奇袭,亦或者投入空降部队神兵天降,都没有太大的区别,核心就是要以最快的速度开战,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但考虑到实际情况,己方的动作是很难比澳大利亚更快的,因此依然要做好损失惨重的准备。

  而待攻克莫尔兹比港之后,于拉包尔待命的陆军部队则可以转移至莫尔兹比港,筹备进攻。

  莫尔兹比港距离凯恩斯直线距离约850公里,航线规划约1100公里,自然也称不上什么奇袭了,那就是纯硬啃了,除了精密计划外,还要记得准备好裹尸袋和抚恤金。

  登陆成功后,陆军方面有两个不同的声音,一派稳扎稳打,认为登陆部队需先巩固阵地,积蓄兵力,稳步推进。

  另一派则主张快速突击,认为在登陆成功之后后,先运送步兵师,待其就位后,一边运送装甲师,一边向汤斯维尔进发。

  若汤斯维尔战役顺利,那么就能够有足够的能力运送装甲师,即可采用装甲突击战术,沿着平坦的东方海岸突击1200公里打下布里斯班也不是不可能。

  如此,第一阶段将取得超乎想象的成果,且可行性也不是完全没有。

  如果这个计划能够顺利实行,那么好处自然是很多的。

  首先是能将海空军的控制范围向南大幅推进,从目前来看,一旦开战,美澳传统航线恢复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美国很有可能会在南太平洋开辟新的航线。

  虽然南太平洋海况恶劣,航线的效率肯定不高,但这毕竟是可靠的运输线,运送的物资绝对不容小觑。

  届时,海军能够南移自然就能够将美军继续往南方压,增加其运输压力。

  至于缺点嘛,自然就是战线拉长了,各方面没有保证,尤其是后勤线。

  但总的来说,仍值得一试。

  在后续的半个月里,军方又对方案进行了多次修改和论证,最终在7月初敲定了作战方案,计划组建“澳洲方面军”。

  在方案中,进攻莫尔兹比的第一梯队的主力包括海军陆战队第三旅和陆军第十六步兵师,以两部为基础,编成了“莫港纵队”。

  除了这两支部队,其下还辖有多支战斗力量,为了防止澳大利亚人坚守城市打巷战,第一、二重型战车营加强给了莫港纵队。

  这两个战车营装备了37式重型坦克,这种坦克的产量不多,是一种29.5吨的间战期重型坦克,其设计的初衷便是为巷战及其他特殊战场上的步兵提供支援。

  因此,37式的速度并不快,比玛蒂尔达还慢一点,公路最高时速只有23公里,但装甲和火力很足,其主炮为一门75mm短管炮,另有12.8mm重机枪一挺,7.5mm重机枪两挺。

  而装甲厚度也很不错,正面装甲为80mm,侧面和炮塔前装甲为65mm,火炮防盾装甲厚56mm,炮塔侧面和后面装甲厚50mm,顶装甲厚30mm,车体顶部和底部装甲厚20mm。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hulou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