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7章:科科达支队_家祖左宗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97章:科科达支队

第(2/3)页

第7师开始就发生了变化,第7师和第8师都是从原澳军第3师和第4师紧急扩编出来的,战术保守稳健,最终在东南亚被处于绝对优势的国防军击溃。

  从第9师开始又恢复了正常的组建过程,素质有明显上升,第9师和第10师相当于原时空的第7师和第9师,第11师和第12师则相当于原时空在东南亚倒了霉的第8师。

  原时空,澳大利亚第7步兵师有“沙漠之鼠”之称,打满二战,从北非打到太平洋,在北非坚守托布鲁克,被称作“一根刺入隆美尔肋骨的毒刺”,在莫尔兹比血战科科达小径,被称作“拯救国家的战役”。

  这支意志坚定、又懂得灵活变通的军队正适合这样的战斗。

  除了这支步兵师,澳大利亚还在莫尔兹比布置了四个炮兵团(营级)和一支坦克团(营级),前者装备有施耐德M1897型75mm野战炮和QF114mm榴弹炮,后者则装备了英制玛蒂尔达Ⅰ型坦克和美制M2轻型坦克。

  甚至于,为了加强火力,师长阿瑟·艾伦少将还下令将莫尔兹比港的岸防炮拆除后安装在要塞中,这几门上个世纪的120mm加农炮和76mm加农炮依然还有一战之力。

  虽然吴培泉等人不清楚这些布置,但既然澳大利亚人没有主动反击的迹象,那正好慢慢卸载重武器,然后再组织进攻。

  另一边,一支部队也出现在了欧文斯坦利山脉余脉中,这支部队被称为“科科达支队”,由在滇缅作战的第12步兵师的师属侦察营与精兵组成,并得到了团属炮兵连的加强,总计1200余人。

  科科达支队由侦察营营长李槐指挥,主要任务是经科科达小径翻越欧文斯坦利山脉,从北边奇袭莫尔兹比守军。

  欧文斯坦利山脉环境险恶,到处都是急流、山谷、藤蔓、烂叶、沼泽、丛林,遍布着携带疟原虫和各种病菌的蚊子、蚂蝗、寄生虫、毒蛇,非常不适合人类的活动,部队的必经之路上还有一座名为贝拉米峰的高峰。

  历史上科科达小径战役最终以澳军胜利告终,主要原因有二,一个是日军在登陆之初便被澳军发现,让澳军做好准备,而更重要的是因为日军在战役层面上只有这一个主攻方向,科科达小径又太过于狭窄,无法施展兵力,最终因为补给耗尽而惨败。

  而这两个问题对于国防军来说都不算什么事,国防军主力部队如今已在莫尔兹比登陆,两万多人从正面展开攻势,即便澳军最终被发现,澳军有心支援,那也无力回天,而如果没有,那么这路奇兵无疑会给澳军一个大大的惊喜。

  此外,当地的兵力配置也有利于己方,因为澳军并未有预防反击方面的行动,且空军力量薄弱,所以科科达小镇目前并没有建立野战机场,守备兵力少了许多,且素质低下,几乎都是民兵第53营或巴布亚民兵营那样的草包,而不是民兵第39营那样的硬骨头。

  科科达支队比登陆部队的行动要早好几天,在宣战前便已经出发,他们从莱城启程,坐船至东南海岸,随后以小艇为模式,一点一点的蚂蚁搬山式的将1200号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hulou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