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38章:中欧互不侵犯条约
第(1/3)页
凡尔赛宫
这座富丽堂皇的宫殿是法国黄金时代的真实写照,也是诸多著名会议的载体。
而如今在此商定的内容,也无疑会对整个世界造成深刻的影响——这是在探讨两个阵营今后的关系与相处模式。
远交近攻,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现在双方因为现实需求而不得不走的很近,可今后呢?
战时的合作固然能够轻易达成,但等再过几年,战争结束之后呢?
德国人想不想一统亚欧大陆?
毫无疑问,德国上层肯定存在一部分人希望施展这个数干年来未曾有人实现过的宏图伟业的。
然而,客观条件不以人的主观意愿而转移,广袤的西伯利亚荒原和坎坷崎岖的中亚山峦决定了大规模投送兵力是不切实际的。
因此,从地缘因素上来说,中欧之间不存在大打出手的可能性,谁主动谁吃亏。
而另一种方法呢?
意识形态上的攻势能否奏效?
这一点也相当困难,想把一个国家拖下水很容易,但想要一个国家变红却相当的难,想要彻底的变化必须要置之死地而后生,尤其是针对一个帝国主义列强而言。
但现如今肯定是不具备这个条件了,包括法兰西公社也不算是成功,未来恐怕仍有一战等待着他们。
而从长远来看,意识形态的对抗优先级肯定会大幅提高,中美媾和、扑杀革命的情况显然会发生,这是帝国主义的必然,也是左念微在三十年前主动放弃革命道路的代价——帝国主义带不来小民尊严,但却可以让小民以为自己得到了尊严,而权贵们则能够在其中攫取到大量的利益。
这一点对人来说,亦是如此,帝国主义的理论天然的建立在人的弱点之上,而民族主义的两面性则更容易使人走向后者。
当然,意识形态也不是全部,三足鼎立的状态比起两强冷战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其灵活性,许多事情都可以谈,也容易谈。
11月16日上午,使团与德、法政府代表签订《中欧互不侵犯条约》,因为中德双方事先已经多次洽谈,商议无误,故而签订过程相当顺利,中法仅就关键问题进行了谈判,其他基本沿用中德缔结的条约内容。
「……为调和两国邦交之和睦,免遭不友善势力之威胁,兹特决意缔结友善协作之条约。中、德、法三方全权代表交换国书,审阅权利证明,校对文本条款,确定妥善无误,议定下述各条:」
「第一条,双方承认对方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第二条,双方维持正常合法的贸易往来。」
「第三条,一方成为一个或数个第三国攻击之对象时,另一方应始终中立。」
「第四条,双方互相尊重主权,不干涉内政,友善的展开经济与技术之合作。」
「第五条,双方须对关系两国利益的国际问题进行协商。」
「第六条,此协定自批准之日起立即生效,有效期长五年,批准证明在北京交换。协定以中文、德文、法文书写,正本与副本各一,均具备完整效力……」
条约本身并无什么特殊性质可言,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hulou8.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