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复杂的局势、岛屿攻防战_家祖左宗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41章:复杂的局势、岛屿攻防战

第(2/3)页



  最终,经过协商,空军留下来了两名考察员,观摩英美轰炸和德军防空作战的情况。

  而在使团成员们陆续回国后,一些紧要的工作已经开始落实,首先即是对法国人的多腔磁控管进行测试,事实证明其样品的完成度已经相当不错了,接下来就是看落到实用阶段的成果。

  至于其他方面,则需要一段时间来对接,尤其是在如今交通尚不顺畅的情况下俄国境内的铁路如今被众多零散的势力切割的七零八落——

  就以西伯利亚大铁路为例,从莫斯科到下诺夫哥罗德都在红军的完全掌控之中;而以喀山为核心的西至切博克萨雷、东至伊热夫斯克的路段则被红军和白军猛烈的争夺着,这半年里喀山又两度易手,让这座古城饱受摧残;最后过了伊热夫斯克的乌拉尔—西伯利亚段则都在叶卡捷琳堡的东方军阀手中,最后一个主要城市则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而俄联邦的远东重镇伊尔库茨克则在中俄共管之下。

  至于东欧的铁路网的情况就更加复杂了,其中不乏有大小军阀吃拿卡要。

  这些工作都交给了中枢去处理,现在,无论是武器研发、战术军制、作战战略,左念微只看纲要,不看别的。

  而此时,他现在正在南下的火车上,视察武器装备的生产情况。

  可以说,自开战以来,这近一年中,技术上的进步也仍可算迅速,冶金工业、能源动力工业、精密机械制造等方面均有一定的进展,三十年代前半个阶段积累的技术正在逐步转化为实际。

  沿着京浦铁路一路南下,第一站即是东部最重要的工业重镇——徐州,从钢铁机械到大炮坦克,凡是地上跑的,这座煤钢重镇一应俱全。

  铬镍钼轧制合金钢试产成功、1720mm加工机床仿制成功、50mm轧制硅锰镍装甲钢产线投产......

  左念微下车的第一站却不是工厂,而是军营——

  从战争打响开始,陆军就在琢磨如何提高作战效率,本位面没有苏德战争那样的超级规模的战斗,任何一个战区的规模都相当有限,单方上限也基本就是一百万。

  而陆军对于战争所需作战兵力的判断大约如下——

  太平洋战区:约30万

  澳洲战区:约90万

  印度战区:约25万

  南洋战区:约12万

  太平洋和澳洲自然是重中之重,需要大量的野战部队,而且是精锐部队,尽管单位补给量更大,但作用显然十分显著,而填线师则毫无意义。

  印度战区则就中规中矩了,核心任务是将铁路线和公路线打通,此后就只需要派出常规部队牵制和压制英军即可,无需深入印度这个充满传染病、高热、潮湿的烂泥坑,甚至于陆军还觉得,等到铁路修通后,还可以安排一些南洋各国的部队跟英印军碰一碰。

  南洋战区则几乎都是戍卫部队,除了驻守在各直隶府外,主要任务即是协助各国组建和训练军队,打击盗匪,保证地区稳定和安全,实际上根本用不了多少人。

  不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hulou8.cc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