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59章:导弹
第(2/3)页
么,显然,难度不止于此,但剩下的也没必要对左念微两人做更进一步的解释。
很显然,内爆法的优势目前仍只存在于理论上,而现实情况则需要具体分析,难度并不低。
“电子计算机对研究的帮助如何?”
“很大,但仍不能改变根本问题。”
“那么,还是两条路子都准备着。”
原子弹这东西变数太大了,在这种领域,任何一位科学家的缺失都可能导致结果走向不同的方向,枪式虽然耗资巨大,但说到底还是简单的,仍然有必要进行。
而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小步快跑,更具发展前景的气体扩散法到目前为止仍在研究,不过更容易的离心法,中国算是笨鸟先飞,对于束流发散和空间电荷效应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王淦昌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一体式电磁型同位素分离系统”。
这套系统可以对UF₆直接电离,然后进入金属沉积,获取U-235,理想情况下,单机月产能可以接近60克,如此一来就可以大幅缩减分离器的数量,将之降低到150台左右,在1945年末完全可以攒够三颗核弹的材料,实验一颗,实战一颗,准备一颗。
当然,这只是理想情况,实际生产能达到设计的一半,也就是单机月产30克,那都算是相当高产的了,一台能顶美国人两三台β型分离机,因此数量需求还是有的,而且,如果气体扩散工厂无法顺利投产,那么300台机子还是需要的。
因此,整体建设还是分成三期工程,第一期计划建造100座四号分离机(一体式电磁型同位素分离系统)、2座50万干瓦石墨反应堆以及其他配套设施;
而第二期则增建100座四号分离机和6座反应堆,第三期若能完成气体扩散工厂的技术准备,则转向气体扩散法,反之则继续建造分离机,维持一定数量的核弹储备。
整场会议持续的时间并不长,左念微在这件事上给予了他们充分的权力,而在赵王二人走后,特务室又送来了一份报告,同时搬过来了一箱胶卷。
报告来自于绥远,由罗伯特·戈达德执笔,内容主要是汇报了代号为“HY-2”的液体燃料弹道火箭的试射情况。
特务室科员打开了会议室内的放映机,紧接着,一段影像出现在了银幕上。
第一段影像中,一个修长的橘黄色圆锥体喷射着明亮的火焰,缓缓从钢架旁升空,速度越来越快,直至消失于天空。
接下来是第二段影像,视角变为航空拍摄,只见在茫茫荒漠中,突然掠过一个黑点,紧接着尘土飞扬、烟火弥漫,飞机都出现了晃动。
这枚火箭长16.31米,直径1.58米,发射重量13.6吨,理论可搭载1000公斤弹头,地面最大推力312kN,真空最大推力353kN,搭载1000公斤弹头时理论射程380~410公里。
火箭发动机是单台液体火箭发动机,氧化剂自然是最常见的液氧,推进剂则是煤油,而非酒精。
历史上德国人的V-2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hulou8.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