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9章 限时作画PK开始
第(1/3)页
“各种画材已备好,各位画家可以按需取用!”
苏志文的话音刚落,一个个工作人员便推着载满画材的推车穿梭在大厅里。
金属推车的滚轮划过大理石地面,发出清脆的声响,与画家们急促的呼吸声交织在一起。
“限时PK作画环节正式开始!”
几乎在推车停稳的瞬间,各国画家便立刻行动起来。
灯塔国的席勒迅速摆好画板,一把抓过最细的勾线笔,在画板上快速勾勒起来。
雄鸡国的皮埃尔则抓起几盒颜料,飞快地调配着所需的颜色。
.....
每个人都争分夺秒,毕竟两小时的时间,要完成一幅能诠释“民俗”主题的作品,丝毫容不得浪费。
此时,文浩正闭着眼睛,站在铺好的宣纸前。
他的脑海里正缓缓浮现一幅浩瀚的画卷——那是原世界的传世名作《清明上河图》。
这幅由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绢本设色画,不仅是原世界华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更是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它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北宋都城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堪称北宋时期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文浩的思绪沿着画卷缓缓游走:汴河上穿梭的商船、虹桥上拥挤的人群、街边叫卖的小贩、茶馆里闲聊的食客、绸缎庄前挑选布料的妇人……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画了814个人物、28艘船只、30多栋房屋楼宇,每一个细节都鲜活地展现着北宋的市井民俗。
那些挑着担子的脚夫、牵着毛驴的货郎、打着算盘的掌柜,甚至是街边玩耍的孩童,都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这不正是“民俗”主题最生动的诠释吗?
民俗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藏在柴米油盐里的烟火气,是刻在人们骨子里的生活印记。
文浩的心中瞬间涌起要将《清明上河图》画出来的冲动。
一旦这幅传世之作面世,世间所有民俗画和它相比,都将只能靠边站。
但两个小时,要把《清明上河图》完全画出来无疑等于天方夜谭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shulou8.c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